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3-06-30 08:40
来源:湖北省慈善总会
一、背景概述
武昌区南湖街道前身为南湖机场,占地约2.67平方公里,建有28个住宅型小区,3个商业广场,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居民65068人,是有26年房龄的纯居住型老旧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8341人,其中空巢独居老人925人。此外,常住人口中困难老人66人、困难儿童28人、残疾人348人、在册低保数42户。
服务需求多元,但街道辖区的社区服务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相应的服务资金无法完全匹配居民的需求;二是社区服务偏行政性质,居民的专精需求无法满足;三是居民迁入原因多样、流动性强,邻里关系陌生,社区融入感不强。
对此,社区工作者以建设社区公益基金为支点,撬动社区、辖区居民、商户、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为社区建设筹资、筹人、筹服务,助力社区治理,提升居民的社区参与感、归属感、幸福感。
二、服务目标
(一)建成南湖街道社区公益基金,并筹集社区服务资金。
(二)通过社区基金支持居民服务类项目的开展,撬动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满足社区需求,解决社区问题。
(三)打造社区公益基金品牌,营造社区公益慈善氛围,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三、实施过程及策略
“南湖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以下简称“南湖街道社区基金”)是由南湖街道办事处发起,由南湖街道社工站的驻点社会工作者结合街情民意,通过广泛发动居民以项目化进行运作的。筹资是社区基金的目标也是促进居民参与的桥梁,通过筹资找到捐赠人、服务者、管理者,促进其参与关心的社区治理项目是社区基金的目标之一。通过社区基金的运营实现社区到街区的链接,动员整个街区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从而推动“五社联动”的公益基金品牌塑造。
(一)推动多元力量参与,构建社区基金生态
结合南湖街道社区基金在南湖街道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多元力量发挥了引导、催化、参与的多重功能。
1.党建引领多元联动初合力
在党建引领下,南湖街道社区基金建设初期,街社联合撬动了区域化党建单位、商会、居民志愿者、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并在社区基金运营过程中激发这些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持续性自下而上的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达到了多元协同共治局面。
首届湖北省数字公益节是南湖街道社区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公募活动,依托建力量,街道撬动了两新党支部的4家单位、社区动员了26个网格党支部参与活动,最终有1217人总计捐款29725.02元。其中,党支部的4家单位在持续参与中也成为了南湖街道社区基金筹募的主要力量。
2.参与式捐赠激发建设意愿
在社区基金运作的过程中,筹款用途决定了向谁筹、怎么筹。因此南湖街道的社工探索了参与式捐赠,即由社区基金的受益群体来提出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再以满足需求为目的筹人、筹钱、筹服务。在摸清公众需求的过程中,公众也在逐渐理解公益慈善和社区基金的存在意义和实施的必要性,并成为社区基金建设的参与者。
在2022年探索社区基金建设的过程中,以南湖街第五届“‘了不起的居民’志愿服务项目”众筹大赛为载体,初期召集社区骨干、志愿者召开“社区参事”议事会,挖掘大家的共需、急需和难需之点。在有较为明确的需求方向后,社区、商户、组织借首届湖北省数字公益节契机发起多个“一起捐”通道,共筹集29725.02元。最终,大赛征集并产出了4个如环境改善、民生服务、文化服务类、志愿服务力量培育类社区项目,以及新就业群体服务类和优化营商环境类的街道级项目,其中4个项目由社区志愿服务队承接,3个项目以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队合作的形式承接。
3.强化多元主体的贵任意识
社区是在地居民、商家天然的“根”,社区基金最终还是要扎“根”,大家才会有更强的动力参与。从首届湖北省数字公益节、99公益日、“‘了不起的居民’志愿服务项目”众筹大赛,到“武昌•南湖公益街”的打造,社工始终引导并强化居民和商家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将社区基金建设与社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连接,形成人人筹款、多元参与的慈善氛围。从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近1600余人次的居民和商企居民捐赠了近7万元(包含物资),超过600人次的居民和商家以提供人力或服务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
4.发展基金管理的在地力量
对于一个自下而上的社区基金,培养在地的支持、引导和监管力量势在必行,南湖街道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也应运而生,委员会成员由南湖街道办事处、社工和本土商家代表共同构成。
其中,街道办事处提供政策支持和在地化支持,初期为撬动本土资源打下了基础,也为社区基金建设提供了信任。
社工的加入提供了专业力量,推动社区基金在促进社区融合、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支持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
与其他主体相比,本土商家具有更强劲的“自我造血”能力。南湖街道社区基金管委会的商家成员来自在南湖街道经营多年的连锁企业,他们既是社区基金的捐赠者,也是街区向好后的获益者。他们本身已有成熱的运行机制、市场投资经验,可以借助高效准确的商业经营方式为社区基金挖掘更多资源、开辟更多募集通道。
(二)打通多维筹募渠道,推动社区基金筹募常态化
社区基金的建设工作,需要以信任为基础,因此社工通过提升街区对社区基金的认同度,打通多维筹款渠道,推动社区基金筹款常态化。
1.用好互联网筹款工具,加强社区基金的公信力
“互联网+筹款”从技术到认知己经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同,南湖街道社区基金的筹募紧紧依托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一抓腾讯公益这个互联网公益生态建设的佼佼者,以公众对该平台的信任为基础,充分发挥平台的“配捐”激励和“小红花”制度对大众的吸引力,推动公众参与社区基金的捐赠;二抓湖北省慈善总会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平台这个省级筹募工具,获得本地平台的支持。
2.促进公益慈善可视化,营造全民公益的向善氛围
社区基金的重要一环是塑造社区的慈善文化氛围,以实现居民“从旁观的你变成行动的我”的思想转变。因此南湖街道社会工作者紧抓“媒体”和“环境营造”,将社区基金的公益慈善概念以多种方式充分嵌人居民的生活中,逐步培育多元力量的公益慈善意识。
截至2023年3月,南湖街道就社区基金和志愿服务为主调,发表了近60篇宣传报道,其中12篇省级新闻报道、11篇市级新闻报道、12篇区级新闻,网读量超千余人次。在利用多元媒介彰显社会基金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南湖街道也充分利用“直播+公益”的新方式,利用斗鱼、微信等直播平台,进行了5次直播,观看人数远超10万人次。
99公益日筹款期间,设立了12个慈善捐款宣传点位,包含了社区、商家和商圈。2023年3月,在“武昌•南湖公益街”的开街仪式活动中,宣传点位共发放即时性宣传物料44个,社区基金文创周边近400份。同时为实现常态化宣传,在南湖街道的14家商户内长效性设置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和慈善捐款类的物料共28个。
3.从联动筹募到战略筹募,实现社区基金的可持续运营
社区内多元主体联动起来,才能切实支持社区基金的持续化运营。如通过“‘了不起的居民’志愿服务项目”众筹大赛,在初期街社联动开展“社区参事”议事会,随后街、社、企围绕议事结果联动开展筹款,同时吸引社会组织、志愿者、商户持续关注。
南湖街道的企业直接面向居民,营销中需要得到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前期在数字公益节和99公益日筹款期间,社工为南湖街道企业制定了“企业+公益”营销定位,并署名为“了不起的商户”和“商户联盟”。之后,社工鼓励商户发起一起捐捐款回馈居民的方式,巩固南湖商户“扎根基层治理,投身公益慈善”的正面形象。截至2023年3月,南湖商户捐款及商户发起的“一起捐”共筹募近4万元。
企业与公益的跨界营销,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正向的影响,同时为社区基金获得更多的曝光与资源。为更大发挥1+1>2的效果,社工探索了战略筹款新模式,一是商户向社区基金捐赠一定金额,则拥有由社区基金资助的志愿服务项目或相关筹款活动的“冠名权”;二是商户提供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物资,街社可以提供商户走进小区的机会。如此,实现社区基金和企业的互利互惠。
以上是社区基金筹募策略,为实现社区基金可持续运营和慈善文化营造的最终目的,发挥企业与公益跨界联动的最大治理效能,社工联合街社打造了公益街巷,即“武昌•南湖公益街”作为南湖街公益慈善的集合阵地。商家提供志愿服务的激励物资或服务并常态化参与社区基金筹款,即可署名为“乐益商店”。“乐益商店”门口会上墙门牌标识,并结合实际支持的兑换物资或服务做展示宣传,而收银或服务台设立社区基金筹款二维码,结合新发起或正在开展的不同资助项目号召大众进行随心捐,并强化该店的“了不起的商家”形象。由此组成了“武昌•南湖公益街”。“武昌•南湖公益街”旨在树立“商业向善”的形象,初步构建“志愿服务+经营发展+再服务”的可持续模式,将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融入了大众生活当中,进一步放大慈善资源的价值和公益慈善的影响力。
(三)强化主体参与,实现“需求一资金一服务”的治理闭环
在社区基金的建设过程中,社工坚持激发社区多元主体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并聚焦居民思想改变、能力不足、方法缺失等问题,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实现“需求一资金一服务”的社区治理闭环。
1.发挥社区基金的资源存续功能
南湖街道社区公益基金在建设中看重慈善资金资源的存续功能,以实现慈善资金的持续发展以及志愿服务人力资源的维系。
对此社工以商户如何参与社区治理为题,探索建立了“武昌•南湖公益街”活动,加入“公益街”的商家被称为“乐益商店”,乐益商店通过店内设筹款二维码以扩大慈善资金筹募通道;同时志愿者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乐益商店的指定物资或服务,如此解决了社区中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资源缺口,促进更多群体关注并进一步参与志愿服务,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2.打造社区治理的多元共治平台
南湖街道社区公益基金的最终目标是撬动辖区多元力量以公益、自治、互助的方式满足居民多样需求。对此社会工作者以“‘了不起的居民’志愿服务项目众筹大赛”为载体,结合“需求发掘一资源链接一服务回应”的脉络,支持社区志愿团队、社区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问题的解决回应社区居民多元服务需求,特别支持社区互助与自助服务项目的开展,增进社区之间多元的信任与融合,充分发挥“五社联动”功能。
在第五届“了不起的居民”志愿服务项目众筹大赛中,前期社工以开展“社区参事”议事会以发掘居民需求为起点,贯穿服务设计,引导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等从旁观者到行动者进行社会资源链接及服务回应。社区多元主体力量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找到了自身的角色,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动力、价值和能力同步有了极大地提升。最终,志愿服务项目众筹大赛中支持了7个社区项目,其中4个项目由社区志愿服务队策划执行,涉及居民公共活动空间打造、残障人士服务、志愿者团队培育等服务;另外3个项目由注册社会组织(企业)承接,其中2个项目的社会组织(企业)与社区志愿者参与过社区议事会和基金筹款活动,并通过项目孵化成为社会组织或志愿者。
四、产出与成效
南湖街道社会工作者从居民需求出发,结合南湖街道慈善资源少且辖区小的街情实际,以“五社联动”为工作方法,坚持“共同缔造”的实施路径,探索本土化发展路径。
(一)以“筹人”促“联动”:联动多元主体互动,实现基金运营可持续
南湖街道社工在“筹人”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社区基金本土化发展路径,坚持以“五共”理念,聚集南湖“能人”,通过各品牌服务与特色主题活动挖掘参与主体。第一步,集合辖区居民参与“社区参事”议事会筹得“共谋员”。第二步,通过活动,联动辖区企业商户、社区组织、下沉觉员、爱心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基金建设,实现商企联合、商居联动、邻里互助,在联动中营造氛围,为社区基金建设筹得“共建员”。第三步,成立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多方共同助力社区公益基金运营,发挥居民的公益领袖作用,推动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筹得“共管员”在该路线上持续深化耕耘,夯实共同缔造之果实,让辖区多元主体均能“共评共享”。
(二)以“筹资”营“氛围”:人人都为“筹款官”,助力常态筹款可持续
社工以南湖街“了不起的居民”志愿服务项目众筹大赛为支点,结合前期共谋,联动辖区6个社区社工室,发动辖区企业商户、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众筹,并以各方众筹资金支持志愿服务项目,增加社区基金知名度、曝光度,做好社区基金反哺工作,促进基金募集与关系营造并行,形成筹与用互促内循环,推动公益基金长效化筹款。
在此基础上,以“武昌•南湖公益街”建设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筹款渠道,为南湖企业商户及居民建立公益参与、志愿参与平合,推动街区友好公益环境共建。
在这里,社区、社会组织、居民、商户,人人均是“筹款官”,人人均是受益者。通过构建南湖公益一体化,实现从过程到结果的“五共”模式,在“筹人”基础之上提升社区基金筹款的号召力,实现常态化筹款。
(三)以“筹服务”谋“幸福”:“五社联动”齐发力,推动服务行动可持续
在“筹服务”方面,南湖街社会工作者结合居民提出的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社区治理难题,以众筹大赛为支点鼓励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助力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最终以志愿服务项目形式对症治理难题,为社区居民“筹服务”。由此社工探索了一套南湖街的本土化“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破解各方“联而不动”难题,推动辖区多元志愿服务可持续,营造全街互助共建良好氛围,实现幸福南湖,共同缔造!
五、项目反思
基于以上探索,南湖街社工也对社区基金发展现状进行了反思。南湖街社区基金建设主要以活动为依托,增加多元互动联结,推动品牌服务建设与社区基金募集,从以往数据来看,社区基金募捐数领比重主要以辖区商户企业募捐为主导,社区居民虽积极参与活动,但在资金捐赠方面权重并不高。
对此南湖街社工下一步还需深化常态化筹款做法,深度挖掘居民“急难愁盼”需求,以此为脐带触动居民心之所望,动员“五社联动”各方力量,实时推进筹募善款使用的公开透明,用社区公益基金推进社区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增强居民的社区参与感、归属感、幸福感。
武汉市武昌区乐仁乐助公益发展与社会创新中心
王婧祎 洪桢文 李思琦 胡格 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