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1-06-30 09:16
今年全国“两会”,慈善成为了房价、医改、教育之外的又一热门话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慈善事业不仅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成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有益补充。
在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将慈善与企业文化和员工公益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全民公益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香港企业家李嘉诚已捐出近三分之一身家作慈善用途。近日,李嘉诚表示,名下的慈善基金在过去30年,共捐出超过100亿元,单在2008至2010年间,已捐出超过52亿元。当那些猝不及防的灾难发生时,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很多内地企业家也纷纷捐出巨款。
明星给力慈善。李亚鹏出资成立“嫣然基金”救治和女儿一样遭遇不幸的孩子。成龙、李连杰、刘德华,三位明星长期活跃在慈善公益领域,不仅以个人名义大额捐资捐物、建立慈善基金,更是以他们的号召力感染更多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成龙为慈善“不择手段”,义演、拍卖、车赛等活动并驾齐驱;李连杰为慈善基金奔走;刘德华将自己演出的一半收入都注入慈善事业,他们的身体力行让人感动。演员濮存昕不仅是个优秀的演员,更有着多重身份:他是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禁毒义务宣传员、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蒋勤勤产后与丈夫奔赴四川灾区看望受灾的母亲和孩子,为他们带去了营养品、衣物……
不管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讲,目前我国慈善文化的传播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慈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义演、义拍、义卖、义诊等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扩大了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的评选,“慈善活动周”、“慈善晚会”、“慈善书画展”等活动的举办,也倡导了慈心义举,营造了慈善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以慈善之名 提升城市文明
3月8日,吉林长春市启动2011年“爱心布谷”慈善助春耕活动,倡导社会各界的爱心企业和慈善人士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购买农机具、化肥、种子等农业生活资料,顺利实施春耕生产。
近年来,各大城市创新民生和公益慈善事业的思考和实践模式,积极体现“慈善”主题,浓郁的慈善文化氛围、感人的慈善典型、成效显著的慈善活动,彰显了一座座城市的文明与品格。
广东中山20余载精心打造“慈善万人行”活动,把民俗活动、文化活动跟慈善活动结合,不断创新突破并提升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
山东青岛着力打造特色慈善文化品牌,把慈善文化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的考评体系,将传播慈善文化列入宣传部门年度计划,让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逐步形成“人人关心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局面。
近年来,浙江温州的慈善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民做慈善”的良好氛围。温州结合民企、商会、华侨多的特点,充分整合慈善资源,建立健全民间组织,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打响“爱心温州”与“善行天下”等特色品牌,切实做好“慈善一日捐”等项目,大力弘扬“人人可慈善”的公益理念,积极发展互助和谐的现代城市慈善文化。
河南荥阳加快创建“慈善城市”步伐,推动“全民慈善”理念,把参与和组织开展全民慈善活动的情况作为干部精神文明考核的内容之一,并作为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衡量干部“德”的一个重要依据,引导全市各级干部关注、关心、帮助困难群体。
为鼓励先进、弘扬慈善精神,辽宁大连实施“大连慈善奖”评选表彰制度,积极推荐为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加全国、省的慈善公益奖项评选活动。
慈善事业的接续者不断。福建福州市加快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积极筹建慈善公园项目,作为慈善活动与慈善宣传的平台,并使之成为城市标志性文化归集地。福建福州市慈善总会与广东、浙江、江西等省份的11座城市慈善总会达成共识,包含福州在内的12座列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的城市,即将成立“海西慈善大联盟”,以提升城市间灾害互助及慈善交流水平。
“微公益”: 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慈善也成为了“草根”的义务,跟每一个普通人密切相关。如今,“微公益”正成为一股强大的公益力量,并促进全民公益时代的到来。
“多背一公斤”网站创始人安猪在2009年首次提出“微公益”这个概念。他号召网友出游时多背一公斤物品,一点一滴地完成对偏远农村小学的援助计划,结果大见成效。
事实上,“微公益”已经成了相当一部分城市中产和白领人士的时尚,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一些社会名流也不能抵挡诱惑。香港艺人梁咏琪就创造了这样的佳话,她在生日时发微博,号召网友转发一则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1元到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个倡议三天内被转发7.5万次,她最后捐出了8万元。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建立在互助友爱基础之上的各种慈善事业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内容。当务之急就是从立法、政策、社会、机构、大众参与等多个层面来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与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非常重要的、良性的、不可替代的维系、润滑与促进作用。
(转自《精神文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