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3-28 09:41
来源:湖北省慈善总会
本网讯(通讯员 刘伊宁 潘刘巧)3月26日,《中国社会报》报道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街道江零社区以社区基金为主轴,以公益慈善项目为载体,带动社区、社会组织、驻地单位、爱心商户、居民等多方发力,打造社区“善”治生态圈的经验。
近年来,武昌区首义路街道江零社区搭建以社会工作者为专业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的社区治理框架,但仍存在资源撬动能力不足、公益慈善氛围不浓、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2020年7月,借助湖北省慈善总会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平台,江零社区创立互助基金(以下简称“社区基金”),将常态化劝募和项目化募捐相结合,调动慈善资源参与社区治理。经过4年多实践,社区基金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营造浓厚慈善氛围
江零社区坚持以文化聚民心,利用“中华慈善日”等时间节点,传播公益慈善文化,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
发动“关心社区的力量”。江零社区通过宣传招募、社区推荐等方式,将零散的志愿者个体组织起来,着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其积极投身社区事务,助力社区慈善事业发展。
培养“宣传社区的使者”。通过组建队伍、开展培训等举措,社区“两委”成员和居民骨干组成劝募小分队,大力宣传社区基金的品牌筹款项目。
表彰“热爱社区的榜样”。江零社区积极宣传慈善法律法规,对优秀社区志愿者予以表彰,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居民参与慈善事业,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生活幸福感。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江零社区加大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逐渐理解和认同社区基金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不断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党员干部“带头参与”。首义路街道社工站定期发布江零社区基金爱心筹款活动,众多党员带头为基金捐款。
街坊邻居“广泛带动”。遵循“了解居民—找到居民—激活居民”的路径,首义路街道社工站定期通过走访调研找到关注社区发展的居民,并借助他们带动身边的人,再通过筹款活动进一步激发居民的积极性。
商家合作“积极频繁”。江零社区“两委”与社工积极与辖区商家互动,成立“益商家联盟”,20余家商家以捐服务或物资等形式参与社区慈善。例如,商家合作“积极频繁”。江零社区“两委”与社工积极与辖区商家互动,成立“益商家联盟”,20余家商家以捐服务或物资等形式参与社区慈善。例如,口腔医院免费为困难群体提供口腔检查,中医理疗馆为老人提供免费艾灸服务等。
推进慈善服务常态化
江零社区联动社会组织、志愿者、共建单位等力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志愿队伍“添砖加瓦”。常态化便民服务活动是江零社区的一大特色。社区各志愿服务队定期轮流前往各小区,为居民提供理发、磨刀、小家电维修等服务,并将服务收入的50%捐赠给社区基金。
社会组织“积极回馈”。首义路街道社工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社区社会组织踊跃参与“爱在江零 共享共治”微项目大赛,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社区还引导获得微项目资助的社区社会组织捐赠服务。
辖区单位“共同参与”。江零社区基金整合辖区内共建单位资源,募集款物9万余元。利用这笔慈善基金,江零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惠及众多社区居民。
打造社区慈善品牌
江零社区基金联合社工等专业力量策划实施系列活动,打造社区慈善品牌。
举办“共同缔造”系列品牌活动。江零社区联合首义路街道社工站策划实施了“小跳蚤,大爱心,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系列活动,以“服务+交流+互助”为重点内容,在辖区内人流量较多的广场举办“跳蚤市场”“公益集市”等活动,邀请市民参与。
完善“慈善+救助”服务闭环。江零社区依托社区基金减轻特困对象的医药费负担,做好困境儿童帮扶工作,将原有的“社区有什么就给什么”转变为“居民需要什么就尽量提供什么”,形成了多元参与、弱有众扶的良好氛围。
积分兑换激发居民参与活力。江零社区依托志愿者积分兑换机制和下沉党员积分管理机制,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养习惯,调动了居民和志愿者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此外,江零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动多元力量加入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采用“一事一议”和流程决策表决制,提升基金使用、审批流程的科学性,确保每笔善款公开透明,提高社区基金的公信力。社区基金为社区治理提供资金支持,众多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通过慈善、互助的方式得以解决。